乒乓球是国球,我的热爱与尊龙凯时同行——77岁上海奶奶冲击第三届全运会
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77岁的沃霞芬再度展现卓越风采,尽管身形瘦小,但在乒乓球台前散发着无尽的活力。3月15日,“我要上全运”全运会群众乒乓球比赛上海市选拔赛在上海市体育宫如火如荼地举行,沃霞芬参加女子70岁及以上组别的选拔,目标是参赛自己人生中的第三届全运会。
作为中国乒乓球的发源地之一,上海秉承“国球精神”,不断强化群众体育的发展,形成了“人人热爱乒乓、人人熟悉乒乓”的浓厚氛围。今年的选拔赛以“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为宗旨,向全市乒乓球爱好者开放,吸引了五个年龄组的335位参赛者。他们在这个竞技场上不仅追求胜利,更寻求自我成就。
回顾2017年天津全运会时,69岁的沃霞芬是上海队中的年长者,始终热爱乒乓球的她,从未设想能够跻身全运会。比赛中,她在决赛关键时刻,看到对手回球出界,情不自禁地高举左手致意,成就了一段被观众铭记的美好瞬间,最终夺得铜牌,这成为她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四年前的陕西全运会,73岁的沃霞芬因为新设立的70岁以上项目再次踏上全运会的舞台,她感慨道:“真没想到,做梦都在微笑。”尽管面临年龄带来的体能下降和伤病困扰,她依旧坚持比赛,凭借不屈的精神获得一枚宝贵的金牌,这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乒乓球是我的挚爱,它给予了我健康与快乐,打球时我感到无比幸福。”
每周三次,沃霞芬都会和球友们约球,展现出她对乒乓球的坚持与热爱。她表示:“我们徐家汇街道有十多个球友,其中不少都是八十多岁的人,活力十足。”谈及全运会目标时,沃霞芬说:“重在参与,尽力而为。我认真对待每一件事,如果还有机会站上全运会赛场,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为上海争光。”
而在周末的体育宫,除了老面孔,还涌现出许多新朋友。女子50-59岁组的参赛者张丽首次参加“我要上全运”选拔赛。住在普陀的她表示:“这是我的主场,希望能为上海争光。”打球已有20年的她,从最初的简单推挡到如今的水平提升,曾获得真如赛区的冠军,她的成就感满满。
不同于其他业余赛事,“我要上全运”选拔赛激发了选手们的热情,能够代表上海参加四年一届的全运会则是一份荣耀与责任。为确保选拔程序的正规和专业,市乒协投入了大量精力,评估每位参赛选手。选拔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为期两天的选拔赛,接着是专家评审环节。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兼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会长王励勤表示,评审团主由资深专家与教练组成,将根据比赛成绩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最终选出代表上海的最佳运动员,整个过程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让有实力的选手脱颖而出。
为了帮助参赛队伍备战全运会,市乒协更是吸引社会力量的支持,确保各项保障工作到位。王励勤提到:“从比赛器材到食宿安排,再到医务保障,我们都进行了细致规划。考虑到参赛运动员相对较大年龄段,我们特别重视医务保障,确保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身体不适时能够及时获得治疗与康复支持。”